您的位置:首页 > 骨科 > 科室概况 > 科室新闻 >

老人运动小贴士

浏览次数: 文章来源:安庆博爱医院 发表时间:2017-08-14 15:39

1、明确已经存在的主要疾病

  在运动前须对身体全面检查,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同时根据自己疾病不同类型、不同程度、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。例如冠心病患者频发心绞痛者不宜进行运动疗法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,经过7—10天安静的休息,心绞痛发作停止,才能考虑运动治疗。

2、运动量需要控制

  1级:强度较大。相当于机体大耗氧量的80%左右,运动时心率可达135—145次/分。此种强度的运动不提倡在高龄患者中进行。

  2级:中等强度,相当于机体大耗氧量的50%左右,运动时心率可达100—120次/分,此种强度的运动应在严密观察心肺功能时应用。

  3级:较小强度。相当于机体大耗氧量的40%左右,运动时心率一般为等于100次/分。该运动强度比较适合于大部分高龄及有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应用。

3、运动时间注意调整

  调整运动时间的原则是,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,客观检查(如心电图、心动超声等)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合适的运动时间,以自我感觉良好,身体无疲劳感,无心悸、气短、喘憋、胸闷等表现为准。

4、运动时身体的变化需仔细体会和观察

  运动时如果患者自感不适,出现异常情况(心率过速、心律失常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呕吐、心前区不适等),应立即停止运动,平卧休息,如有降压、扩冠状血管等急救药物可酌情使用。

  如果病情危重,应立即去医院进行了检查治疗。如果运动后出现头痛、失眠、疲乏等情况,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减少运动时间,并注意运动后的恢复和休息。
5、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

  因为中老年人除了骨骼脱钙、强度下降以外,与骨骼相联系的韧带、关节囊及肌肉等组织的弹性、韧性及柔软性也都会降低。如果运动前未做充分准备,机体突然从静止进入运动状态,骨骼和软组织一下不能立即适应运动产生的牵拉、屈伸、扭转等作用,很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,严重者还可出现骨折。例如运动前先进行10—15分钟的慢走、慢跑和肢体伸展运动等。运动结束后,也做放松运动3—5分钟。

  如果在运动时突然出现身体的不适或疼痛加剧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运动,去医院检查。

6、做到均衡运动

  也就是说,选择和从事运动时,要尽量使全身主要部位都得到锻炼。这对于调节全身状况、治疗骨质疏松症十分有利。有的学者对爆发力和耐力运动的观察发现,在耐力运动中穿插适当的爆发力运动和休息,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增加骨量更有利。

7、运动要持之以恒

  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长期逐渐形成的,因而运动所产生的效果也决不能在短时间内被观察到,不能认为运动短期内似乎效果不明显就放弃,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
8、运动时好结伴而行

  因为大家在一起活动可以互相照顾,如有意外,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救治,比较安全。

相关阅读: